在阿索薩地區,竹子與這片土地有著密切的聯系。那里的人們種植竹子、打理竹林,利用竹子固定土壤、做燃料,并將竹子制作成竹炭和家具。阿索薩不在中國,也不在亞洲,而在埃塞俄比亞的西部。對于很多人來說,竹子意味著中國。國際竹藤組織正在加納和埃塞俄比亞開展項目,利用中國的竹子培育和加工技術為當地種植和使用竹子提供支持。
在埃塞俄比亞,人們對木柴的需求急迫。一個世紀以前,這個國家領土的35%被樹木覆蓋。到2000年,這一比例降到了3%。從公元前1世紀起,埃塞俄比亞的首都就因為燃料用盡而5次遷都。埃塞俄比亞曾經嘗試通過種樹和引進桉樹,來解決森林破壞問題,但是規模巨大的造林運動也不足以抵抗森林破壞。桉樹雖然是有良好再生性的木材,但其生長需要大量的水,不利于水資源本就缺乏的埃塞俄比亞。過去5年,埃塞俄比亞開始意識到,竹子是一個更為有利可圖、更為環保的解決方案。國際竹藤組織在當地運營一個為期4年的項目,利用中國的技術,為村民提供竹子品種,培訓他們種植竹子、制作竹炭。
竹子可能會為“破壞森林”這個嚴峻挑戰提供解決方案。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,有70%的人口用薪柴來做飯。非洲每年消失的森林面積等同于瑞士的國土面積。森林破壞還導致干旱和環境惡化的惡性循環。森林破壞帶來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/5。樹木消失后,土地會隨之干旱和貧瘠——這正是導致埃塞俄比亞周期性饑荒的主要原因。竹子有許多優點,比如它生長快,更新快,可以固土保水,而水是非洲缺少的資源。
1996年國際竹藤組織在印度阿拉哈巴德執行的一個項目,就是在一個表層土壤被制磚工業污染的土地上種植竹子。5年后,村民們可以在這片土地上重新種植農作物了,而且沙塵暴也大大降低,地下水位上升了7米。2007年,這個項目榮獲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阿爾坎獎。竹子不僅可以用來做竹炭,比起木材和木炭,竹子和竹炭是更為有效和清潔的燃料。竹子還是很好的建筑材料,可以用來生產地板、家具和紡織品等。
在非洲,嚴峻的挑戰不是引進竹子,而是讓當地社區和政府認識到竹子的商業價值。國際竹藤組織總干事古珍說:“在加納,人們對竹子的接受過程相對慢一些,因為他們還有木材可用。但說服埃塞俄比亞使用竹子并不用太費力,因為那里已經沒什么樹木可砍伐了。”在肯尼亞,法律禁止使用木炭,盡管這項禁令是出于保護森林的善意,但這樣的禁令實際效果并不好,因為人們畢竟需要做飯的燃料。國際竹藤組織貿易與發展項目部主任尤蘭達說:“禁止木炭生產并非一種有效的做法,我們應該推廣使用可再生性生物質原料來制作木炭,比如說用竹子制作竹炭就值得推廣。”